政府推動香港發展成為國際黃金交易中心的方案,預計年內公布。
市場早前傳出當局因前身為金銀業貿易場的香港黃金交易所(HKGX)無法與國際接軌,正研究「另起爐灶」。對此,香港黃金交易所主席張德熙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,據他了解,目前政府的構思是由當局牽頭成立新的國際黃金結算中心,以加強國際市場的信心和認可。
現屬場外買賣 交收沒保障
此前,有本地傳媒報道,政府正研究設立新的國際黃金交易平台。張德熙形容有關傳聞為「美麗的誤會」,因為黃金交易所會繼續專注於交易,至於由政府主導的新平台負責清算,黃金交易所現有的結算服務,預計會「對接」新的結算中心,兩者角色並不衝突。
張德熙提到,香港黃金成交量在全球有一定地位,但許多成交都屬場外交易,交收沒有保障,因此當局希望能夠把這些交易納入。他指業界均認同,假如由政府主導設立國際黃金結算中心,將可保障買賣雙方,同時提高國際認受性。他相信,市場持份者樂意參與,亦會有一定需求。
對於政府可能設立新的國際黃金結算中心計劃,財庫局發言人對事件不作評論。特首李家超在去年的《施政報告》提出發展香港成為國際黃金交易中心,以進一步鞏固及提升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。
與此同時,機管局已披露擴建機場貴金屬儲存庫的計劃,財庫局亦在去年底成立工作小組研究未來發展方向,外界預料本周三(17日)出爐的《施政報告》有所觸及。
立法會金融服務界議員李惟宏表示,不會代表小組作回應,但香港黃金交易所本身有一定基礎,包括有自己一套交易和註冊制度、驗證中心等,並非「由零開始」,何況任何機構也難做到十全十美。經調研後,他指業界更傾向當局在現有基礎上再作優化。
借鑑港交所「四會合併」經驗
李惟宏早前在一份公開的建議書提到,當局可參考過去「四會合併」成立聯交所的例子,引入政府所屬基金、地域銀行、大型基金或香港金銀業貿易場行員等為股東。他認為,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建立有賴於不同力量團結,有政府參與可帶來巨大作用。
道富環球投資管理副總裁兼亞太區黃金策略師徐志傑認為,要建立完整的生態圈需政府和私人機構合作。與倫敦、紐約相比,香港的黃金清算、交收、物流體系有待加強,因當前缺乏官方主導。
他又表示,若按照港交所(00388)的模式,不論是引入政府作股東或者由政府新設一個平台,相信都能取得成功。
張德熙表示,黃金交易所絕對支持參考港交所「四會合併」的經驗,引入政府作為股東,政府角色重在「參與」而非「干預」,相信有政府參與可提高國際認同。業界也有向政府提出建議,據他了解,政府正在研究,但未有定論,暫不清楚當局取態。
香港黃金交易所的前身,是有逾115年歷史的金銀業貿易場,是香港唯一提供實貨黃金及白銀買賣的交易所。貿易場多年來以社團方式經營,至今年正式轉型為有限公司,由新成立的黃金交易所接管貿易場的貴金屬交易業務,以便招收國際會員。張德熙稱,已陸續接獲查詢,但董事仍在研究如何廣納其他國際交易員、金商和機構。
採訪、撰文:林雪怡
資料來源:信報